市“两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就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12月29日下午,我市举行市“两会”新闻发布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市“两会”精神,全面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并就有关情况答记者问,动员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力、奋勇前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推动天门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上,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沈超对《报告》起草过程及特点、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2023年市政府八类民生实事等有关情况作了解读。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负责人分别回答记者提问,从不同侧面解读《报告》精神。
沈超介绍,《报告》起草突出五个显著特点:坚持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开门问策,做到集思广益;坚持聚焦民生,主动回应关切;坚持实事求是,确保客观精准;坚持语言平实,力求文风质朴。《报告》总结了2022年工作成绩和亮点,明确了2023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报告》指出,2022年,我市锚定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目标,积极应对新冠疫情、经济下行、高温干旱等多重考验,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积极变化:发展基础持续夯实、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发展品质持续提升、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发展成果持续巩固、发展保障持续强化。
《报告》确定了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10%;全面完成省布节能减排任务,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报告》提出,坚持工业化引领,强化城镇化支撑,注重农业现代化强基,突出信息化赋能,推动“四化”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整体提升,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全省服装电商产业基地、全省文旅融合体验基地“三区三基地”。《报告》用六个“新突破”详细安排了明年重点工作:
一是系统实施流域治理,在统筹发展安全上实现新突破。坚决守护流域安全,实施“一江三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智慧河湖建设,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打造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坚决守护生态安全,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积极配合开展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pm2.5均值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布目标。坚决守护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稳定在240万亩、80万吨。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农业增产增效,高标准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持续壮大四大农业产业链,加快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跃升”计划,推进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有序建链、扩大规模,力争形成百亿产业集群。推动服务业复苏回暖,持续抓好消费升级,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2家;做强天门服装区域品牌,打造全省服装电商产业基地;加快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循环圈,建设全省文旅融合体验基地。
三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在提升项目质效上实现新突破。强化项目争取,围绕国家战略和省级布局,争取更多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一般债、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用好长江(天门)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楚商先锋基金等投资工具,确保基金规模1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招引,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加强在谈项目跟踪对接,加快“飞地经济”发展,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比签约更比落地、比数量更比质量、比规模更比贡献,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投资额50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建设,完善“周督办、月调度、季拉练”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项目“集中签约 集中开工”活动,全年完成投资390亿元。
四是一体推进城乡融合,在促进区域协调上实现新突破。推进人居环境共创,加快形成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容纳常住人口50万人的中等城市规模;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深入实施交通、供水、燃气供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就业、教育、医疗、商贸流通、公共文化等“十个一体化”工程,加快打造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五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营造优良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广泛开展区域合作,发挥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纽带作用,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园区联动发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事联办”上线主题数量达到55个,擦亮“天天顺”服务品牌,落实银企对接资金170亿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经开区扩权赋能、调区扩区,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创成省级创新型县(市)。
六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共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抓好风险防范,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巩固禁毒反诈工作成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保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做好疫情防控政策的平稳有序衔接,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治理效能,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加强镇村公共法律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报告》明确了2023年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涵盖教育、生态环境、住房保障等“八类”。
一是教育优先发展类。实施城区学位提升工程,新建北湖小学、东湖学校、高新园学校、高新园初中,新增中小学学位1.3万个;资助贫困学生2万人次。
二是生态环境类。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
三是住房保障类。改造老旧小区60个;改造租赁住房600套。
四是乡村补短板类。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补齐85个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农村公路50公里、提档升级50公里、刷黑1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50座。
五是城市建设类。推进全域公交建设,完成3条城乡客运专线公交化改造和10条农村客运专线公交化改造;实施新能源充电桩生态产业项目建设,城区新建充电桩200套。
六是就业促进类。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不低于1.5万人;实现就业创业补贴政策覆盖人口不低于2.3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为市场主体输送产业工人、技能人才8000人以上。
七是文化建设类。实施石家河遗址博物馆建设。开展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惠民演出26场次。
八是关爱健康类。为全市25万适龄妇女实施特定疾病救助;为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三区三基地”。湖北日报记者提问“市发改委作为主要经济部门,将如何落实市‘两会’精神?”对此,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打造“三区三基地”。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项目倍增计划”,谋深谋实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以投资之稳支撑经济发展之稳,加快推进计划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全力推进续建项目加快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确保更多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以提质扩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首位产业跃升行动,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突破性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突破性引进培育一批生产服务业;以规划引领推动重大战略落实,制定年度工作要点、重点项目清单,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推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三区三基地”建设等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以环境之优提振市场信心,不折不扣落实好系列惠企政策,紧盯企业困难痛点、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帮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加强经济运行月分析月调度,防范化解经济领域安全风险,强化能源资源、粮食安全保障,加快推动重点能源、粮食项目建设,实施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十项行动,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报告》提出“一体推进城乡融合,在促进区域协调上实现新突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住建局作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从以下6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实施城市更新,大力开展地下管网普查、老旧小区改造、老旧管网改造、老旧街区改造、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城区路网完善和水乡园林城市风貌塑造;增强城市韧性,完善应急预案,畅通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整治易涝点位,发挥四湖六河生态调蓄作用;融合城乡建设,推进供气一体化、污水处理一体化和农房建设管理一体化;优化审批制度,压缩审批时限,简化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推行联合测绘,优化用水用气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筑产业,支持企业提档升级,落实政策降低成本,服务企业解决难题;建设“安全住建”,持之以恒抓好城镇燃气安全、建筑施工安全、自建房安全三个“百日整治”,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住建领域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守住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底线。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报告》强调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强基,下阶段农业农村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对此,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打造‘三区三基地’”目标任务,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以“明特色、搭平台、育龙头、建品牌、增收入”为主线,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创建为抓手,奋力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性目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科学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深度挖掘扩种潜力,抓好良种培育推广,做好病虫害防治和防灾减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打好丰产丰收主动仗;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改扩建,加快“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江汉平原粮食物流产业园”三大园区平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优化产业布局,推行高质生产,壮大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构建绿色蔬菜交易平台与体系,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打造天门蔬菜区域品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提档升级,围绕重点农业产业链,扶持本地农业经营主体扩规上档,加大领军龙头企业培育,加快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完善产业链条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农业强镇,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全力提升“壹品天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扩展“农业 ”功能,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打好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收官之战,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整治、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机制建立等重点民生实事落实见效。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报告》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市经信局将采取哪些举措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落实“三高地两基地”使命任务,以“三区三基地”为支撑,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要要求,着力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增强发展信心,继续狠抓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稳住“源头活水”,强化运行监测和服务抓住精准调度,扎实筹划明年一季度工业开局,为全年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推进总量跃升,协调集中全市资源,全力以赴做好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工作,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规上企业扩容增量;推进提质强基,继续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引进“科技副总”,扎实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协同发展,持续加大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和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选拔培养,做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推进“两化”融合,加强“5g 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分类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产业数字化场景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服务“企企通”工程,提升主导产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推进服务解难,采取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一对一服务,确保企业问题诉求有道、解决有效、落实有力,让企业家在天门投资安心、经营顺心、生活暖心,凝聚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强大合力。(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帅)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