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局: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安全 -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开场语: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天门市人民政府网和天门网联合举办的“在线访谈”栏目。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策解读,促进互动交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本期节目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市应急管理局党委成员、副局长刘立勇,与各位网友沟通交流防汛抗旱工作。刘局长,您好!
【刘立勇】: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与大家进行本次交流,也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主持人】:首先,感谢刘局长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栏目。大家都知道,防汛历来是湖北天大的事,水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天门市防汛抗旱基本情况吗?
天门位于江汉平原北部,地貌以剥蚀低丘、岗状平原、河湖平原为主。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库星罗棋布,全市流域面积50k㎡以上河流43条,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湖泊45个。境内汉江干堤137.7 公里(其中汉江遥堤15.8公里),沿堤有险工险段52处,其中护岸险工29处,长40.3公里,散浸、迎流顶冲、翻砂鼓水等重点险情23处;汉北河、皂市河堤防108.9公里,沿堤有重点险工险段60处;有大观桥、绿水堰2座中型水库及27座小型水库,有华严湖、张家大湖等45个湖泊。市级管理的涵闸泵站有罗汉寺闸、天门防洪闸、沉湖五七泵站、彭麻泵站、刘家河泵站、沉湖二站等。我市地理位置特殊,上游钟祥、京山多为山丘区,下游应城、汉川等地为平原湖泊地貌,我市地处中游,是主要的洪水走廊,既要承接上游来水,又受下游长江、汉江水位顶托影响,呈“上泄下顶中间弱”之势;另一方面,我市既有沉湖、华严湖等“水袋子”,又有北部丘陵岗地多处“旱包子”,水旱灾害风险交错共存。一直以来是旱涝灾害频发之地,历史上就有“三年两水、十年九旱”的说法。
【主持人】:听了上面的介绍,了解到我市防汛的基本情况,不知道今年我市的防汛形势如何?
【刘立勇】: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2023年汛期天门市总体雨少温高,区域性干旱、高温热害和阶段性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发生风险较大。主要预测如下:
2023年汛期降水总体偏少,偏少1~2成。
梅雨期(6月1日~7月20日)偏少1~3成。6月下旬初入梅,7月上旬中期出梅,期间可能有3~4次较强降水过程。与常年相比,入梅偏晚、出梅偏早,梅雨强度偏弱。
盛夏期(7月21日~8月31日)降水量正常,接近常年。高温日数偏多,出现持续性高温过程的可能性较大,极端最高气温为38~39℃。
【主持人】:听了刘局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我市今年旱重于涝,旱涝并存,那么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来应对水旱灾害呢?
【刘立勇】: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来应对水旱灾害。
一、绷紧思想之弦。坚持把防汛作为“天大的事”,高度警惕和防范水旱灾害领域重大风险,筑牢思想防线,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在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于5月10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长专题会议,5月19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做到防患未然。
二、压实防汛之责。按照全省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天防指〔2023〕1、2号文件调整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责任分工,自上而下构建由党政主要领导“双挂帅”的指挥体系。落实了江河重要堤段、各类水库、涵闸泵站等各级责任人,并运用报纸、天门发布、天门网、政府门户网站等多渠道公示相关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
三、把握排险之要。持续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整治。一是全面自查。市防办分别于2月20日、4月3日、5月20日三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通知要求从严、从细、从实开展自查,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逐一登记,制定整治方案,及时进行整治。二是专业核查。我市组织专班对各地各单位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检查发现安全隐患39处,明确了责任人,落实了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确实无法整改的落实应急度汛措施,确保不带险入汛。三是领导督查。5月31日,市委书记易先荣深入清水垱水库、幸福河桥、沉湖二站实地检查天门防汛抗旱工作。5月2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兴铭深入石堰口水库大坝、皂市河东白湖堤段险情整治、岳口镇龚新民垸实地检查防汛抗旱工作。极大促进了全市查险除险工作的开展。
四、夯实防范之基。
一是物资准备。抓紧抓实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原有储备物资基础上,按照防汛要求对储备物资进行了再补充。目前我市汉江沿线、汉北河沿线常规储备砂石料共计8.53万立方米;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共有水泵124台、编织袋37万条、彩条布14万平方米、钢桩5000米、冲锋舟10艘、围板围井8套、打桩机4套;今年还将新增5台灌溉泵、1台喷灌机、1台一体式泵车。
二是队伍准备。我市建立了50余人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同时依托民兵队伍组建乡镇防汛抢险队伍共900人,均已登记造册,汉江沿线8个乡镇、汉北河沿线9个乡镇防汛抢险突击队保持原有建制,及时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演练。
三是预案准备。及时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各类预案方案,其中市级预案方案有《天门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天门市应对极端强降雨工作方案》《天门市村镇应对强降雨工作方案》;部门预案有市水利和湖泊局编制的《天门市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市住建局编制的《天门市城市防水排涝应急预案》;工程预案有大观桥、绿水堰水库、罗汉寺闸、防洪闸、五七泵站等工程管理单位修订的防汛应急预案以及小型水库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乡镇预案方案有乡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应对强降雨工作方案。逐步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四是演练准备。结合市县党政主职应急管理网络专题培训,4月8日,市防办组织了天门城区内涝桌面推演,18个部门参演,26个乡镇办场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观摩。整个演练组织指挥有力、程序清楚、协同高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突出预案。此次桌面推演以《天门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天门市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为基础,坚持内容源于预案、演练高于预案,将防、抢、救融为一体,让监测预警跑在成灾之前,进一步检验预案、完善预案,确保遇有情况能够有案可依,高效应对。二是突出实战。结合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选取了近年来全市发生频次较高的城市内涝灾害为主题,演练充分设想城区内涝遇到的多种情况,演练模拟设置了气象预警与应急准备、城区道路积水、小区进水等6个场景,联系移动运营商及时发送预警信息,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增强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主动和协同高效。三是突出实效。采取“机关干部提出意见、下发通知征求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座谈商讨意见”的方式,对演练脚本进行反复推敲并报市政府领导审签;先后3次组织局机关内部预演、部门联合演练,达到了应急演练的效果。同时,我市也进行了部门演练,5月12日,市水利和湖泊局举行了水旱灾害防御技能比武演练,此次演练设置了比武和演练两个环节,共150人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演练效果。五是培训准备。4月26日,组织了全市的防汛抗旱业务知识培训,对26个乡镇办场分管负责人、水管站长,各分指挥部技术负责人进行了业务培训;5月30日,又组织了各乡镇办场分管领导、水管站站长,汉北河沿线、沉湖沿线村支部书记及技术骨干进行了培训,全面提高了基层干部组织指挥和应对突发险情、灾情处置等能力。
五、强化应急之策。一是加强会商研判。发挥统筹协调职能,综合水文、气象、水利等部门信息,进行会商研判。今年以来,开展会商研判2次,编制防汛简报2期,工作提醒1次。与网络运营商签订了灾害信息发布协议,发布预警提示短信12次。二是加强核灾救灾。针对今年多轮强降雨,我市成立灾情核查专班,对全市受灾情况进行摸底统计,对重点乡镇受灾情况进行核实,及时上报灾情。三是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大局意识、应急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三级值班制度,坚决做到思想上不麻痹大意、行动上不放松警惕。
【主持人】:听了上面的介绍,了解到我市对防汛抗旱工作也是抓早、抓细、抓实,做足了万全准备。您觉得在防汛抗旱方面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刘立勇】:我市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资储备储存能力不强。1.仓储容量不足。市级层面具体表现为没有专门的储备仓库,乡镇层面表现为物资储备数量偏少。2.物资种类不全。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不多,满足不了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3.储备方式不优。如代购协议存储与实物存储,分散储存和集中储存比例分配还待科学系统的优化完善。
二是队伍抢险救援能力不强。1.市级队伍单一。全市只有水利部门的一支抗旱排涝服务队和消防的救援队伍,没有综合的应急救援队伍。2.乡镇队伍不齐。依托民兵队伍组建的乡镇防汛抢险队伍,在年龄结构、人员数量、救援水平上参差不齐,力量不足。3.社会队伍缺失。我市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社会救援组织,救援力量薄弱,应急救援有“力不从心”之感。
三是基层应急处突能力不强。1.临灾叫应机制执行不够好。市防办下发了《天门市村镇应对强降雨工作方案》,明确了风险点,风险区域内的群众、风险区域负责人、避灾措施等,但基层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备的叫应机制。2.临灾应急应对措施不够得力。固定的涵闸泵站年久失修,移动的抗灾设备缺乏,抗灾能力不强。3.防灾避灾意识不够强。基层应急避险方案不实用,群众对各类灾害的认识不够,缺乏防治、避险知识和技能,警惕性不高。
【主持人】: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有什么改进措施呢?
【刘立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一是进一步强化防汛救灾各项准备。督导相关部门、乡镇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优化物资储备方式,提高物资储备数量、品种和技术含量。协调整合人武、水利、住建及社会救援等各方力量,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演练,提升防汛抢险综合能力。加大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活动、10.13国际减灾日、安全生产“五进”等宣传教育活动力度,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提高公众防灾避灾意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氛围,推动群众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二是进一步构建信息传递反馈闭环。协调气象、水文等单位及乡镇加强信息传递反馈系统建设,实现预警信息市、镇、村各级全覆盖,确保信息发的出去,动的起来。
三是进一步健全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加强综合会商研判,主动研究情况、分析形势、查找风险,适时启动响应,提高应急响应的科学性、时效性。
【主持人】:感谢您为我们大家讲解了这么多防汛抗旱的知识,让我们了解到防汛抗旱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容不得丝毫侥幸、丝毫疏忽和丝毫懈怠。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刘局长的莅临和各位网友的参与。
【刘立勇】: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